貧血的六大症狀

貧血,不是一個新名詞,對於每個月都會“失血”一次的女性來說,貧血是稍不注意就會出現的象。在眾多面色蒼白的女人當中,你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類型的貧血症狀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六種不同類型的貧血人群會有怎樣的不同症狀。~榮華財經與您分享

1.營養不良性貧血
   營養不良性貧血主要指體內嚴重缺鐵,其次是缺少維生素Bi2而引起的貧血。
病因:許多女性過分控制飲食,對肉類、雞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連植物油也吃得少,長期以青菜、蘿蔔之類素食為伍,從而導致貧血。

症狀:病人除有頭暈、耳鳴、眼花、倦怠、頭髮乾枯脫落等一般貧血症狀外,還可伴發食欲不振、腹瀉、口瘡、舌炎等。

2.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貯存鐵不足,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國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本病發病率甚高,幾乎遍及全球。

病因:鐵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鐵是貧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鉤蟲感染、胃腸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出血、痔瘡出血以及婦女月經過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鐵性貧血。

症狀:與營養不良性貧血的症狀差不多,可通過測驗頭髮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鑒別。

3.失血性貧血

   失血是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鐵性貧血;由於外傷或疾病過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機制缺陷,在短時間內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貧血稱為急性失血性貧血。

病因:點嚴重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崩);點宮外孕、前置胎盤或分娩時的各種婦產科大
出血;點性交創傷大出血;點支氣管擴張或肺腫瘤的大咯血;點潰瘍病或肝病所致的食道下段靜脈曲張破裂嘔血;點各種手術外傷及外科手術時的出血等。


症狀:如果出血量達到1500 ̄2000毫升(約總血量的40%左右),即使出血前患者很健康
,出血後臥床休息,仍不免有口渴、噁心、氣促、極度頭暈甚至短暫意志喪失。由於血迴圈的重新分佈,患者手足厥冷,面色蒼白,尿量減少。血壓、心輸出量及中心靜脈壓均降低,脈搏快而無力,並逐漸出現休克症狀,如煩躁不安、呼吸困難、脈搏細數、皮膚濕冷、噁心嘔吐,最後昏迷。


4.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係因骨髓造血機能減退或衰竭(發生障礙)所引起的貧血。
病因:與接觸某些有害物質及服用某些藥物有關,如苯、砷、碘胺類、氯黴素藥物及放射線等。一些器質性病變如結核病、肝腎疾病、白血病等,常可併發再障。

症狀:這種貧血病人除有一般貧血症狀外,常有皮下或黏膜出血現象,還有畏寒和發
燒等症狀。


5.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係指紅細胞破壞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償不足時發生的一類貧血。
根據紅細胞壽命縮短的原因,可分為紅細胞內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貧血,點紅細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貧血,
病因:通常是獲得性的,紅細胞可受到化學的、機械的或物理因
素、生物及免疫學因素的損傷而發生溶血。溶血可在血管內,也可在血管外。

症狀: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與溶血的緩急、程度和場所有關。
急性溶血:起病急驟,可突發寒戰、高熱、面色蒼白、腰酸背痛、氣促,乏力、煩燥,亦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症狀。
慢性溶血:起病較緩慢,除乏力、蒼白、氣促、頭暈等一般性貧血常見的症狀、體徵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疽,脾、肝腫大,膽結石為較多見的並發癥,可發生阻塞性黃疽。下肢踝部皮膚產生潰瘍,不易癒合,常見於鐮形細胞性貧血患者。

6.生理性貧血

   由於正常人體血容量的增加而使血液稀釋所引起的貧血稱為生理性貧血。
病因:生理性貧血最常見於女性的妊娠期。這是因為婦女妊娠期時,由於供應胎兒的需要,母體的血容量會比正常時增加約35%,其中血漿增加相對比紅細胞增加為多,血漿約增加1000毫升,紅細胞增加約500毫升,致使血液稀釋。

症狀:心悸、氣促、注意力不集中及腹脹等,嚴重者可發生心力衰竭。貧血的孕婦還容易發生一種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疾病,在生寶寶的時候還可能出現產程延長和產後出血。

延伸閱讀:台南二胎借款
延伸閱讀:補鈣7個關鍵點
延伸閱讀:屏東民間二胎房貸

arrow
arrow

    蘭陵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